郝强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协调推进诉源治理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第99号)已收悉,并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从阵地、队伍、制度、机制入手,注重探索创新,优化调处路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势作用,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提升诉源治理的实效。
一是抓好阵地建设,筑牢矛盾纠纷调解“桥头堡”。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根据有关规范,严格落实人民调解组织备案制度,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等设立人民调解组织。今年上半年,我局主动与住建、教育部门协调,指导开展校园、物业两个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2469个,其中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2373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01个;共有人民调解员8961名,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189名、兼职人民调解员8682名。涉及医疗、物业管理、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教育、旅游、消费等领域,实现重点行业全覆盖。市信访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化解了市信访局接待大厅移送的涉及购房面积差额500多万元的144户业主与新区投资开发公司购房合同纠纷,得到来延调研工作的司法部领导和市上领导高度评价。第三方医疗调解委员会成立3年来,共计调解纠纷193件,调解成功率100%,涉及赔付金额2665万元,个案最高赔付额为21万元,为促进医患矛盾解决,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是抓好队伍建设,配强矛盾纠纷调解“排头兵”。抓好调解队伍,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关键。工作中,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积极聘用年富力强且有专业水平的人员充实到调委会,担任调解员工作,全力夯实了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人才基础。各县区充分发挥品牌调解室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加强品牌调解室创建,涌现出了甘泉县“九平调解室”、黄陵县“虎森调解室”、宝塔区“张思德调解室”、黄龙县“六郎调解室”、志丹县“庭武调解室”、洛川县“和事佬调解室”等众多品牌调解室,带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在信访局成立延安市信访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协调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组建了由50名法律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的“调解员库”,建好配强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借力第三访力量,成立了延安市医疗纠纷第三方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具有医学专业特长的退休医务人员担任专职人民调解,主动化解医患纠纷。拓宽调解领域,指导教育、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设立了校园、物业两个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用活矛盾纠纷调解“催化剂”。我局联合公安、法院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加强全市各级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指导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规范调解程序和调解文书,全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黄龙县白马滩镇旅游人民调解委员会探索出“123456”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丰富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式,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景区,大纠纷不出镇”,既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上半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94件,其中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301件,调解成功297件,调解成功率98%,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6.83万元。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本次会议精神,以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大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工作调研力度,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延安、平安延安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及“12345”年度工作安排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再次感谢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延安市司法局
2024年9月25日
(联系人:王贺 联系电话:0911-8010053)